0898-08980898
网站公告:NOTICE
诚信为本:市场永远在变,诚信永远不变。

案例展示

当前位置: 首页 > 案例展示

案例展示

发布时间:2025-09-05 11:35:57点击量:
  理论宣讲“接地气”,非遗传承“有新意”,民生服务“零距离”……8月27日,我市举行“文明实践 情满香城”2025年新时代文明实践项目展示交流活动。

  活动现场,12个优秀文明实践项目同台亮相,通过PPT演示、情景剧表演、戏曲表演和现场讲解相结合的方式,声情并茂地分享各自的实践项目,集中展示了我市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的创新成果与蓬勃活力。

  崇阳提琴拉响乡愁韵,文明新戏唱暖百姓心……展示现场,在悠扬的戏曲声中,崇阳县的“提琴一响 文明赶场”非遗保护传承文明实践项目,用一把提琴架起服务群众的连心桥。

  村头巷尾搭戏台,做足戏里戏外文章。该项目年均开展500多场演出,走遍崇阳乡村社区,不仅“活了非遗”,更“暖了民心”,让传统文化在服务群众中焕发新生。

  讲政策、传新风。通城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展示非遗“打锣腔”,唱响古城新风:以弘扬传统文化为目标,依托文明实践中心,创新传承方式,汇聚老中青力量,建起多个培训阵地,让打锣腔走进更多人的生活。

  该项目累计开展全民性活动1130场次,惠及群众40万人次,培养基层爱好者3600余名。民间戏班由2个增至17个,相关从业人员从16人增至256人。

  950多期节目,覆盖人群近150万人次……通山县展示的“凤池之声”项目通过节目,用声音架起文明桥梁。“声音考古”活化历史,公益诵读传递正能量,让网络文明“声”入人心。

  一边是家电清洗、理发、义诊等微服务上门,一边是用问答、互动、宣讲普及政策。

  咸安区“文明小货郎”项目将服务与宣讲相结合,开展家电维修、理发、义诊等微服务上门,同时通过互动问答等形式普及政策理论。44个社区、98个小区、112场活动,让党的创新理论带着“烟火气”浸润人心。

  篮球场上奔跑的身影、围棋盘上沉思的眼神、舞蹈房里旋转的裙摆……赤壁市“缤纷夏日·与你童乐”项目不仅解决了无数双职工和留守儿童家庭暑期的托管难题,更是通过文旅志愿者的努力,在每一个孩子的心中,播种下了一颗关于文化、关于艺术、关于热爱的种子。

  银发岁月,需要温暖守护。咸安区的“银发合伙人”项目用“一日三问”传牵挂,“一餐一宿”筑防线,“老老互助”搭心桥,“文化养老”添光彩,让老人们的银龄生活更加舒心安然。

  “合议共管·法润桂乡”是咸安区向阳湖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打造实施的项目,旨在解决涉及“三无合同”的相关问题。

  “将全镇年轻干部、各村(社区)法律顾问纳入其中。”讲述人张冲介绍,项目通过构建“8+N”文明实践队伍,组建法律服务队伍,为有法律援助、调解纠纷、日常普及法律知识需求的辖区群众提供服务。

  二十余载时光流转,如何把抗洪精神转化为建设家乡的澎湃动能?如何让“守堤”的责任、“奉献”的担当在新时代延续?嘉鱼县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为载体,启动“守堤人·传灯者——抗洪精神接力计划”,让精神火种代代相传。

  台上,宣讲人讲得投入;台下,观众掌声不断。现场展示环节在嘉鱼县项目感人至深的氛围中圆满结束。

  最终,经评审,参加展示的12个优秀项目中,共评选出一等次重点项目2个、二等次重点项目4个、三等次重点项目6个。

  “可以看到咸宁市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开展有声有色、亮点纷呈。”华中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吕宏山点评时说道,“咸宁探索出了一条可复制、可推广的‘咸宁路径’,为全省提供了宝贵经验。”

  近年来,我市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成效显著。培育市级文明实践项目92个;18个项目参加省级项目展示交流和大赛,入围省级项目库,荣获省级金奖1个、银奖2个、铜奖4个;去年,全市3个项目被评为省级重点项目,3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(所、站)案例获全省推荐,数量位居全省前列。

  今年3月,我市成功承办全省“学雷锋·文明实践我行动”主题活动,其创新的“社区文化节”活动模式得到全省推广。中国文明网、湖北精神文明建设简报等多次刊发推广我市文明实践工作经验。

  一个个创新项目、一组组暖心数据,彰显了我市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的深度和温度。我市将以此次活动为新起点,进一步建强用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,为咸宁加快打造武汉都市圈绿色发展重要增长极凝聚强大精神力量。